都說“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”,可面對家中的剩飯剩菜,不少人心中卻犯了難:倒掉吧,實在是太可惜;第二天熱一熱吃吧,“亞硝酸鹽超標”、“致癌”、“中毒”這些詞,又讓人擔心……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:所謂“隔夜菜”,并不是單單指當天吃剩下、放到第二天的菜。科學來說,放置時間超過8-10小時的菜,都屬于隔夜菜。
而食物放置的時間越長,里面的亞硝酸鹽含量也會隨之增多。不少人總擔心吃了會引起亞硝酸鹽中毒,甚至導致癌癥。事實真的是如此嗎?
實際上,亞硝酸鹽本身并不致癌。它廣泛存在于自然界環境中,尤其是在食物中,比如:蔬菜中亞硝酸鹽的平均含量大約為4mg/kg,肉類約為3mg/kg,蛋類約為5mg/kg。而蔬菜水果在被采摘收割之后,還會不斷地產生亞硝酸鹽。
另外,亞硝酸鹽也是可以合法使用的食品防腐劑,只要在國家食品安全標準范圍內,是沒有健康風險的。比如:我們生活中常吃的火腿、臘肉等腌制食品中,就可能添加了亞硝酸鹽。
不過,大家總說隔夜菜有毒性、會致癌,也不完全是空穴來風:
一方面,如果短期內攝入過量的亞硝酸鹽,會造成急性中毒,影響紅細胞的運作,使得血液不能運送氧氣。輕則可能出現頭暈無力、胸悶氣短、惡心嘔吐、腹痛腹瀉、口唇指尖變成藍色等癥狀;嚴重則可能導致腦部缺氧,甚至死亡。
另一方面,亞硝酸鹽進入胃部這個酸性環境后,會跟吃下去的蛋白質發生反應,產生真正具有致癌作用的亞硝胺。長期大量食用,就可能導致細胞突變,甚至誘發胃癌、食道癌、肝癌、結腸癌等多種癌癥。
據國內相關研究報道,成人口服亞硝酸鹽的最低中毒劑量約為300mg-500mg,攝入1-3g可導致死亡。
這是什么概念呢?一般在冰箱冷藏室里存放24小時的隔夜菜(不算腌制蔬菜、加工肉類),亞硝酸鹽含量不會超過10mg/kg。
所以,隔夜菜中亞硝酸鹽含量,離中毒劑量還相差很遠,偶爾吃一點問題不大,大家沒必要“談隔夜菜色變”,重點是吃的頻率和量。
那么,隔夜菜可以放心大膽地吃了嗎?不行!
這是因為隔夜飯菜在存儲、二次加熱的過程中,不僅會導致有些營養素的破壞和流失,還容易滋生細菌,食用后易引起腸胃不適甚至食物中毒。尤其是以下4種隔夜菜,對身體的隱藏危害較大,吃不完最好倒掉:
1.隔夜蔬菜
2.隔夜海鮮
3.隔夜銀耳蘑菇
4.隔夜“溏心蛋”
總得來說,飯菜最好是吃多少、做多少!
(文章來源:新聞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