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早飯一定要吃”就像一句不痛不癢的口號,沒胃口、想多睡會兒,都能成為你拒絕早餐的理由。
但你可能不知道,放棄早餐對腎臟不太友好,甚至招來蛋白尿。
最近,日本金澤大學附屬醫院研究團隊發表在醫學雜志《Nutrients》上的一項研究顯示,不吃早餐與蛋白尿發作風險明顯升高有關。

蛋白尿是反映腎臟健康的重要指標,它的出現可能提示腎功能下降。此外,蛋白尿還是慢性腎病患者監測病情的重要依據。
《生命時報》結合該研究采訪專家,告訴你錯過早餐給身體帶來的影響,并為不同人群推薦“早餐食譜”。
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范志紅
中國營養聯盟高級營養講師 徐靜
不吃早飯,容易招來蛋白尿
這項研究旨在探討不良飲食習慣與蛋白尿發作風險之間的關系。研究團隊調查分析了1998年至2014年間、超2.6萬名40歲以上的參試者數據,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68歲,其中44%是男性。
在這項研究中,不健康飲食習慣被定義為:
每周3次或3次以上不吃早餐;
晚餐太晚(每周3次或更多次在進餐后2小時內上床睡覺);
快速飲食(比同年齡段的人吃飯要快);
夜宵(每周在晚餐后加餐3次或以上)。
在平均隨訪期為3.4年的時間里,有10.6%的參與者發展為尿蛋白。在多變量因素調整后,研究人員分析發現:
不吃早餐和晚餐太晚的參與者,蛋白尿發作的風險明顯較高(分別為p = 0.016和p = 0.016);而快速飲食、夜宵與蛋白尿發作的風險增加無關。
事實上,不吃早餐帶來的后果遠不止如此。
今年3月,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研究團隊發表于蘇格蘭《臨床營養學》雜志的一項研究發現,與吃早餐的人相比,不吃早餐的人,其心血管病風險升高22%,全因死亡風險升高25%。
也就是說,不吃早餐除了可能增加蛋白尿風險,還可能升高心血管病和全因死亡風險。
吃早餐有個“最佳時間”
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于康表示,早餐時間最好安排在7~8點。推薦大家在7:20左右進餐,此時人的食欲最旺盛。
人在睡眠時,大部分器官都得到了休息,而消化器官卻仍在消化吸收晚餐存留在胃腸道中的食物,到清晨才漸漸進入休息狀態。早餐吃太早,容易干擾胃腸的休息,擾亂腸胃的蠕動節奏。
因此,在7點左右起床后20~30分鐘再吃早餐最合適。
如果起床晚了,也應該吃早餐,可以根據離午餐有多久來決定吃什么。
如果離午餐還有2~3小時,一般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,但種類盡可能豐富,可以吃點魚蝦肉、青菜、餛飩、酸奶等清淡食物。
距離午餐只有1個小時的話,最好只飲用一些流質食物,比如牛奶。
(文章轉自《生命時報》)